7月9日至10日🧚🏼♀️,2020級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的新生們在各自導生的帶領下開展了讀書會活動。同學們自發組成了幾支隊伍,並為自己的小組起了具有社會學專業特色的組名:吉登斯組🏊🏼♀️、利奧塔組、福柯組、馬克思組、塗爾幹組👃、米爾斯組🤿、韋伯組以及帕森斯組。各小組提前選擇了不同的書籍進行閱讀,通過線上讀書會分享閱讀後的感悟與收獲,在他人的分享中得到啟發和思考。

吉登斯組圍繞《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的導論🍍、第一及第二章進行交流,分別就書籍簡介、讀書感悟、未來展望三部分開展讀書會。大家對書中提及的“理性精神”、西方資本主義等話題興趣濃厚,以此進行了討論。其中🪰🙇♂️,方旭瑋同學著重表示“書中作者將‘理性精神’貫徹到底”這一觀點,韋伯運用大量例證和不同文化對比論證西方的先進之處。
利奧塔組選擇了費孝通老先生的《鄉土中國》。在讀書會上👶🏿,各位同學積極發言🥮,表達了自己對本書的見解和感悟,並表示在閱讀完書籍之後🎼,對社會學⚃、社會工作更加的感興趣🟠,想要盡快投入到社會學、社會工作的學習中去。
福柯組閱讀了《現實的社會建構》一書🙋♀️,大家主要就有關時間與空間、個體性與匿名性、符號、現實與社會的秩序等話題展開了討論,並與奧古斯丁🥢、曼海姆與維特根斯坦等的哲學理論進行對話。通過閱讀與討論🛑,同學們意識到,日常生活現實非常主觀🐅,一些理所當然化的行為方式、日常互動交往不斷填充著我們的“知識邊界”,最終呈現出一個客觀、有秩序、不斷更新的社會。
馬克思組的同學們一起分享討論了梁漱溟編著的《中國文化要義》🪪,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傳統有了初步認識,並對資本主義二律背反有了一定了解🎄。同學們紛紛表示,讀書會讓他們受益匪淺⏪、思考良多👨🏻🔧👨👨👦👦。
塗爾幹組的同學所讀書目是馬賽爾·莫斯先生的《禮物》🧑🏽🦱。付一竹同學探究了莫斯的研究方法🦻🏼👨⚕️,蔣穎同學認為書中現象仍具有現實意義,與現在的節日習俗存在部分相似。劉敏晴同學就“mana”做了深入探究,曾聖珂同學討論了禮物互贈在古代與現代的不同意義,馬依雯同學說出了莫斯的觀點與現代社會的聯系與區分。

米爾斯組共同閱讀了彼德·伯格的《與社會學同遊👏🏼:人文主義的視角》,以遊戲般有趣的話語帶著讀者走進社會學🧏🏻♂️,探討有關人在社會與社會之於人的話題。小組同學從各自感興趣的點出發進行發問🚈🚵🏼♀️、討論🚗,迪娜拉自人文主義視角之始看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之別;惠君儀談了談她閱讀這本書對韋伯式能動意識框架的重視;繆瑜青、樓昊芸、李奕萱從人在社會與社會在人討論“自由”、“自覺”🛼,蔡鈞天則用康德的“自由是自律”的視角質疑人被社會所裹挾的終極基礎。
韋伯組研讀交流了林耀華先生的《金翼》這本小說,大家就小說中家庭結構的突變😯、命運🚴🏻♂️、以及均衡🧗🏼♀️、民俗禮儀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同時還有同學將《江村經濟》和《金翼》小說中佃租製度和某些問題進行了對比,頗有深度和想法👩🎓。
帕森斯組選閱讀了《社會學的想象力》👷♂️,組員針對“什麽是社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什麽是社會學的想象力”等問題🫴🏼,立足於書中的概念與表述、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輪流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也交流了自己對社會學的認識🐦⬛、以及對即將開始的專業學習的期待。
通過本次讀書會,同學們不僅對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通過分享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觀點,思想不斷碰撞,引發更加深入的思考🌨。相信每一位同學在本次讀書會中都受益匪淺,對未來的學習有了更充足的準備🥘。
供稿:各小組
匯總整合:楊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