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意昂3社會工作系師生9人赴德國紐倫堡和德累斯頓開展了為期十天的中德青年社會工作交流項目,與德國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青年社團及應用科技大學及各個社會工作機構進行了深入交流,學習經驗,增長見識。
其中紐倫堡的交流主要圍繞機構參觀及探險體驗展開👩🏼⚖️,紐倫堡作為二戰時期的法西斯勢力中心🧘♂️🤺,在二戰中被完全摧毀,城市系戰後重建,重建後的城市依舊處處保存著歷史遺留🚴🏼♂️,也處處體現著德國人民對和平、民主的堅持👩🏽🌾。
為其兩天的參觀👷♀️,主要交流的機構有巴伐利亞州基督教新教青年社團、納粹遺址博物館、紐倫堡基督教青年會、車站使命、為貧困者提供食物和洗浴的救助站、流浪藝術“instant cooking”、為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的服務中心“sleep in”,以及為性工作者提供支持的機構“kassandra”😀🏃♀️。第三天的探險活動在參天的叢林中展開🤐。
此次交流在紐倫堡的所有行程與安排既是此社團負責🎻,帶領我們進行各項活動的誌願者Patrick𓀎🧗🏻,也是這個機構的誌願者主席,他的認真負責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感染,去此機構時途徑“人權路”,這條路上有大型石柱🧘🏻♂️,將德國的憲法雕刻在上面,提醒民眾也提醒政府🌬,人權至上🍋,不僅僅有德文、英語、法語甚至中文版也可以看到,🐮。還經過了古城墻,以及一些其他古老建築,明顯感覺到德國對歷史的重視♿。“巴伐利亞州基督教新教青年社團”🗄,這個組織主要為青少年服務🦹🏿♀️,旨在提升青少年福利🍋,包括鄉村青少年,組織正式工作人員很少🚼🪮,社團負責人cella⛅️,一個很幽默的小老頭👨🏼🌾🪛,他們簡單介紹了社團的主要活動及內容,留了很多時間給我們進行交流。
結束後Patrick帶大家去參觀了教堂和紐倫堡城堡,在教堂感受了德國的禮拜,雖然完全不懂在講什麽,在唱什麽🦸🏿♂️,卻依舊被感動,安靜的、虔誠的,每個人都是那麽的認真🈴、溫和,不動聲色卻能讓人肅然起敬。
講解員“馬提娜”也是一名誌願者🧕🏿,紐倫堡曾經是納粹發源和盛行的地方,希特勒在這裏建設自己的納粹政權,二戰時候紐倫堡被炸毀,戰後全部重建⛹🏻♂️。遺址博物館就是納粹政權所在地,希特勒修建的會議大廳、閱兵廣場、體育館等保存完整👼🏻,在參觀過程中不斷感受到個人崇拜主義的痕跡,不得不說很多方面有點像解放初期我們國家的歷史📸,更多是感受到德意誌民族對待歷史的態度🧻,馬提娜說德國人一直慶幸德國輸了二戰💇🏽♀️,這樣他們才有現在這種民主自由的生活,德國青少年從小接受這種歷史教育,他們客觀公正的看待自己的過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為今天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借鑒和思考,他們尊重歷史,珍惜現在。會議大廳被改造成了影像博物館,裏面陳列了許多二戰期間珍貴的影像資料♨️♻,這些影像讓人更加直觀的感受納粹時代的瘋狂📅👏🏿,極端的個人崇拜🧝🏿♂️,狂熱的民族主義情懷完完全全呈現在眼前⚇,人性扭曲卻不著痕跡🐢,讓人強烈的覺得🐌,不論什麽時候🧔🏽♀️,都要選擇相信和平、自由✋、平等,只有這樣,才不會做出傷害別人生命的事情。
這裏的YMCA感覺和上海包括都江堰的模式都有點像🩹,一個綜合的服務中心,青少年老人等都可以在這裏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音樂藝術🦘、體育鍛煉👩🎨、語言學習等,還有各種旅行教育🚵🏿♀️😏、各類文化活動🧑🏿⚕️、社會培訓👩🏽🥔、俱樂部等等,但這邊也有一項特色的服務,幫助外國人融入當地生活🤜🏻,德國有許多政治避難青少年,他們來自戰亂國家🚕,但由於語言不通☝🏻,無法順利找到工作,YMCA提供住宿🛎,並且提供語言及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德國生活👨🏿💼。感觸最深的是YMCA一直在隨著城市的變遷而變遷🚴🏿♂️,每一階段城市面臨的問題不同、主題不同💓,YMCA也隨之不斷擴展自己的服務領域,充實服務內容🤬,為了人權事業和人民福利做出自己的貢獻🐰🐦🔥。還有一個感動的小細節➜,cella將我們前一天沒有吃完的下午茶帶到了YMCA繼續給我們吃💇🏿♀️,他說不能浪費🧑🏻🦯➡️,這種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除此之外👩🦰,在德國的第一頓午餐,就是一家社會企業性質的餐廳🛒,工作人員都是未能就業的青少年,餐廳提供培訓🧅、實習和證書,離開這裏時,這些青少年便具備了去任何餐廳工作的能力🐈⬛。這家餐廳便是由YMCA提供支持的,包括青少年的召集及培訓等。
“車站使命”幾乎每個城市的火車站都會有✍🏼,成立之初是為婦女兒童提供服務,如果他們錯過車就可以來這裏獲取幫助👉🏽,短暫停留🎄、休憩、免費食物等等,後來服務領域也不斷擴展,很多窮人在車站周圍活動,這裏開始為更多人服務而不僅僅是滯留的婦女兒童。貧困者🤚🏻、流浪者也可以在這裏領取雜誌在車站內兜售,可以獲取一半的收入,這裏的布置溫馨又讓人覺得舒適,看不到巨大的救助標記🙋,不會讓被服務者感受到標簽、壓力。
為我們介紹的誌願者引起了大家的巨大崇拜𓀍💎,她是一位作家👩🏻🍳、藝術家🦕、自由職業者🕑,看上去似乎已經六十歲左右🚣🏻♂️,但依舊神采奕奕精力十足,她第一次接觸這項事業是為了采風獲取寫作素材,可投入後發現這些群體真的需要幫助與關註🤵🏽♂️,於是她成了一名長久的誌願者,一直為這些人的福利努力,將他們的經歷寫成故事,加入雜誌編寫🚵🏽♀️,並幫助窮人賣雜誌賺錢等等。
提供食物和洗浴的救助站同樣也是外部看不出任何救助標記,小小的門進去卻有巨大的空間,看到需要年長男性在裏面喝咖啡下棋聊天,據介紹,這裏的食物都是免費,德國人每人每年都有六次機會🐓,但如果是低保一類的特殊人群,便可以在這裏一直享有免費食物🌪,許多流浪者街頭藝人都會來這裏洗浴等👩🏽🏫,也有越來越多政治避難者來到這裏⇨。這個機構接受社會捐贈,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時間,市民可以將衣物等送到救助站🚵🏼♂️。
instant cooking這個流浪者藝術讓人震撼卻感動,藝術家通過藝術品讓人們看到街頭流浪者的生活方式🫶🏼,服飾也好、居住環境也好🔻🧑🏿⚕️,都以一種尊重平等的方式展示🐌🦥,看不到居高而下的同情抑或憐憫🙋🏿♂️,甚至讓人覺得流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這裏的藝術品都可以出售📑,收入也有一部分用來投入救助事業,很感動,藝術家如此的接地氣,有社會責任感,考慮著底層人的生活👨🏼🏭。
青少年短途宿舍,也是很贊的一個機構,他們對青少年的信任與尊重完全超乎想象,不采取實名登記,不調查青少年的背景💁🏼♀️,也不允許警察進入搜查,但青少年只能在這裏居住三個月,這裏的青少年白天都在外工作🚵🏼♀️,晚上回來居住🧝🏼♀️,因為不允許進入🤞🏽🤪,我們在外部看了誌願者給我們展示的內部照片,這裏的宿舍環境非常好➜,舒適又溫馨。青少年不正是最需要寬容和尊重的群體之一嗎?這裏的服務理念值得我們去反思🏄♂️。
性工作者服務機構也同樣不允許進入參觀,我們了解到🧑🏿🦱,這裏為女性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培訓、醫療保險、保證金、居住環境等等🔴,性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很多外國移民由於沒有其他技能,許多選擇輕松地賺錢方式,進入性工作者的行列👩🏻🎤,雖然中國對性工作者沒有合法化🦶🏿,但很明顯這必將是一個趨勢,非法化的背後存在更多問題,性工作者的權益無法從法律上得到保障🍂,這一領域的服務更需要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他們平等🙎🏼♀️、尊重的理念更值得我們學習。
一天的叢林探險結束,所有人筋疲力盡,但卻收獲滿滿,看似危險的項目確實是十分安全,這樣的探險項目是德國青少年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經歷,我們作為從未體驗過類似探險的成年人,在很多環節感到非常艱難🦸♀️,甚至有人中途放棄,可我們看到那些小我們很多的孩子,卻能夠勇敢的克服😘,尤其是能夠互幫互助👩🏻✈️,而不是像父母像救生員求助🫠,這樣的活動一方面鍛煉了青少年的獨立勇敢👈🏼,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的互助合作,國內更需要這樣的環境與機會🙎🏻♀️,讓青少年去體驗去成長。
德國人民對待歷史的態度、對他人的尊重、寬容的社會服務理念、對人權與福利的追求、公民意識◼️、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誌願者精神等等🎻,統統值得我們深深反思和學習,雖然我們還是一個學習者,沒有振臂一呼👱🏼♀️,百人相應的能力,但從現在開始👨👦,應該努力做一個更有魅力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更有利的人,做最好的社會工作者,希望能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紐倫堡的交流學習讓我們對德國、對德國的社會服務🧑🏼🍼、對德國的青少年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與了解🎑,也帶領我們不斷反思,我們需要什麽樣的社會服務,我們還可以拓展哪些領域,我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共勉🗃。(李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