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費孝通學術論壇”在E研究院會議室舉行了一場座談會🐹,由社會學系主任仇立平教授和大家進行“如何寫論文”這一主題的座談🏖。仇老師從懷疑與思考、問題和問題意識🧑🏿🚒、觀察與閱讀、規範與技巧四個大的方面給我們談論了如何寫出一篇達到發表要求的規範的論文🧑🏻🏭。
首先,仇老師指出科學的懷疑精神既是科學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學創新的支點。懷疑是思考的起點,思考是懷疑的理性化。從培養創新人才要求出發,教育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懷疑精神。所以要寫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能夠對社會現象抱有好奇心、保持敏感度從成千上萬的復雜社會現象中找到問題之所在。
第二個層面是,要理解“問題”與“問題意識”。所謂的“問題”是指現有的“知識庫存”不能解決或解答的問題🏄🏻。“問題”的標準有三個👩🏻💻:1🤦🏼♂️🪷,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一種新的社會現象,還沒有被其他人研究過,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新問題”🈳、“新現象”🚵🎳。2⚁,對已經研究的問題企圖用一種新的理論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就是說這樣的“研究問題”主要是為了驗證一種新的理論假設,或者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的“普適性”程度👨🏻🏭。其中也包括采用新的方法對一個曾經進行過研究的問題再進行研究。3🐢,曾經進行的研究與現實生活相比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需要重新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客觀描述這一問題的基本狀況🦅,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解釋和分析。在這個基礎上,仇老師指出科學的🧗♂️、理性的懷疑是與“問題意識”有關的🈵😛。問題意識通常是人們所說的,什麽是問題?你能不能提出問題📷?從什麽角度提出問題🧵?在什麽樣的理論背景下提出問題👼?問題的意義是什麽?也就是說,在社會研究中問題意識與一定的理論背景是有關系的。問題只是研究對象,是描述性的🎹,如何研究問題才是寫作的關鍵👵🏼。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理論背景下🙋🏿♂️,得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對研究者“提出問題”富有啟發的是研究範式,例如塗爾幹的“社會事實”論🤹🏽♀️;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象力”🤼♀️🙅♂️;以加芬克爾等為代表的“常人方法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範式。仇老師在此強調要通過觀察發現現實生活中需要研究的問題👎🏻,要在中國的社會改革中社會學的發展空間。
第三個層面是學會閱讀🧏🏻。閱讀是形成問題或提出問題的前提🧟🏋️。閱讀可以發生聯想,可以給你提供他人研究的借鑒🏇🏼。寫一篇好論文一定要形成一種學術對話。在這裏仇老師細致的給大家分析了評價一篇論文𓀎、研究報告或一部學術著作的學術貢獻的三個要素🧈:理論、方法和問題。提出了衡量一篇學術文獻價值的高低的幾個要素。
最後🛶⛹🏿♂️,仇老師談到了寫作論文的規範和技巧。主要談論了為何寫、為誰寫、怎樣寫,三個部分。為何寫”就是寫作目的是什麽。不管是探索性研究💥😊,還是描述性研究,還是寫作性研究🩵,都是為了解決理論問題或者更具體的問題。為誰寫,是說讀者對象是誰👳🏽♂️。對學位論文來說,讀者是專業工作者,因此他對這個領域是熟悉的。所以更多的需要大家深度寫作。怎麽寫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兩者結合的一個過程。仇老師最後鼓勵大家💢,寫作是勞動也是享受的過程。往往開頭是比較難的,但真正開始了,它不僅是一個勞動也是一個享受👸🏻,是可以感覺到享受和愉悅的🎊。
仇老師是《社會》雜誌的編輯,又是一位資深的學者㊙️🧑🏽🦱。有著長期的學術論文寫作經驗,因此對於“什麽樣的文章是一篇規範的學術論文”這一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有著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他大量穿插案例和社會事實分析的講座生動而精彩。整個演講過程讓大家收獲頗豐。之後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三個小時後座談在熱烈掌聲中結束👩🏻🎤🔟。相信這樣一個座談對於提高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和規範論文的寫作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