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1.1pt" align="left"><font color="#383838"><span>2019</span><span>年<span>6月1日至6月2日♖,由東南大學人文意昂3社會學系、醫學人文學系主辦的第二屆醫療健康社會學青年論壇在四牌樓校區榴園賓館召開🚴🧑🏽🍼。來自眾多國內科研院所9️⃣、三甲醫院、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職醫師、青年學者等圍繞醫學倫理、健康不平等、醫生職業🧑🏽🏫、醫患關系等六個專題做學術報告,並展開熱烈討論。意昂3楊玲茱同學受邀參加該論壇🙏,並在醫學倫理專題中就其論文《生命集市——建立在倫理之外的“次倫理”市場》作論文匯報。</span></span></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1.1pt" align="left"><font color="#383838"><span>楊玲茱同學的論文《生命集市——建立在倫理之外的“次倫理”市場》🥇,介紹了當前我國新藥上市前必經的臨床試驗過程✥,詳細的闡釋了臨床試驗Ⅰ期和Ⅱ期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何以受到大眾不同的倫理審判,進一步從市場參與者和市場何以建構兩個方面深入分析討論了為何不同期的臨床試驗受試者會被置於截然相反的輿論環境之中,以此形成了兩個褒貶不一的“生命集市”💇♀️。她指出臨床試驗的評價的兩極分化以及身體是否已經成為商品被卷入市場都需要根據市場參與者的目的來客觀判斷,且我們不應該對人體臨床試驗市場的倫理做非黑即白的論斷🙎♂️,應該將處於倫理和非倫理之間的次倫理納入分析框架🧑🚒。東南大學的程國斌老師認為楊玲茱同學的論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田野,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的研究💁🏿♂️🤸🏻♂️,復旦大學的吳菲老師認為從市場的角度去看待臨床試驗是一個較好的切入點,並且在該論文的基礎上應該更加突出市場的因素🙅🏻,使得文章更加有說服力,另外四川大學的鄭莉老師、武漢大學的韓櫻老師等認為該篇文章的題材選取較好,為社會學和醫學人文學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和可能性</span></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1.1pt" align="left"><span><font color="#383838">該論壇以學術討論為唯一要旨,為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提供一個互相交流、思維碰撞的平臺,獲得了參會者的一致好評𓀂。通過參加本次論壇🤾🏽,楊玲茱同學在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文章論述方面、文章的合理性和可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此外在會後的交流中🐃,涉及過相關領域的老師分享了收集田野材料的經驗與渠道〽️👩🚀,進一步補充了該研究中的田野盲區</font><font color="#383838">,為今後在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ont></span></div>